4月28日上午8时,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在第一主会场及第二主会场逾万名现场嘉宾的见证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樊代明宣布大会开幕。本次大会参会代表中有两院院士80余名、医学高校校长百余名、各级医院院长千余名。共有80余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参加了现场直播及报道。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会长、空军军医大学校长周先志,中国医师协会秘书长李松林,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李明远市长致辞
中国工程院李晓红院长致辞
本次大会还第一次进行了“以岭整合医学奖”的颁奖盛典,首先王辰院士代表以岭整合医学奖评委会宣布了获奖名单,将第一届以岭整合医学奖授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亭栋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陈竺院士,以表彰他们在世界上首先发现并应用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颁奖结束后,大会开幕式正式结束,大会进入了精彩纷呈的主旨报告环节,本次大会主旨报告发表演讲的有:陈竺院士《坚持转化医学新理念 协同创新攻克白血病》,樊代明院士 《医学文化重塑》,汤钊猷院士《控癌战重在六个整合》钟南山院士《整合医学推动慢性呼吸疾病诊治》,施一公院士《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黄璐琦院士《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整合之美》,张学敏院士《从全球医学发展动向谈我国医学创新与资助》。主旨报告后展开的沙龙对话,“适道人心医学与人文沙龙”,邀请到了凤凰咨询台副台长著名主持人吴小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原主播郎永淳,上海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进行了“媒体看医学”的精彩对话。
“以岭整合医学奖”的颁奖盛典
陈竺院士《坚持转化医学新理念 协同创新攻克白血病》
樊代明院士 《医学文化重塑》
汤钊猷院士《控癌战重在六个整合》
钟南山院士《整合医学推动慢性呼吸疾病诊治》
施一公院士《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
黄璐琦院士《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整合之美》
张学敏院士《从全球医学发展动向谈我国医学创新与资助》
沙龙对话—华润三九适道人心与人文沙龙:媒体看医学
4月28日下午由整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委会主办、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口腔医院麻醉科共同承办的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整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论坛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序幕。
中国工程院顾晓松院士、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王韵副院长、复旦大学郑平教授、徐州医科大学曹君利副校长、阜外医院孙兴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于布为教授等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学者莅临会议,共襄学术盛举,国内外近400名同道参加分论坛。
本次论坛由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董海龙教授主持,围绕基础神经科学研究、工程转化、大数据分析处理、多器官功能调控及干细胞治疗等多个领域在麻醉平台中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广泛交流。
大会主席、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董海龙教授主持大会
会议特邀顾晓松院士和程京院士做院士专题报告。顾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组织工程技术创新是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思维创新与转化意识是他多年来在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取得杰出成果的关键。程京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大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在临床诊疗中的实际作用,并结合自身在健康研究产生转化中的经历,展示了信息处理及基因芯片在脑功能状态评估、辅助治疗、家族遗传性疾病筛查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两位院士希望麻醉工作者们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逐步深化临床诊疗、基础科研与工程转化在麻醉学领域的整合。
中国工程院顾晓松院士
中国工程院程京院士
王韵、郑平、曹君利、吴周睿四位教授结合自身在疼痛机制、成瘾记忆、疼痛抑郁共病、脊髓损伤修复等在神经科学研究成果,为麻醉同道们展示了整合医学基础科研新模式,即利用表观遗传学、神经环路、干细胞等先进研究工具解决麻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孙兴国教授结合多年临床慢性病管理实践中总结的呼吸、循环、消化等多器官系统相互影响规律,为听众展现整合医学临床诊疗新模式。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王韵副院长
复旦大学郑平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曹君利副校长
阜外医院孙兴国教授
同济大学吴周睿教授
重在整合、难在整合、赢在整合。继2017年整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委会成立以来,已连续举办三届整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论坛,为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业领域同基础研究、新药创制、工程转化、大数据信息处理等多平台的合作不断深入搭建了平台,整合医学模式正加速推进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业步入新时代。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于布为院长
福建省立医院陈彦青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宏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夏中元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王秀丽教授
福州总医院陈国忠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麻海春教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国海教授
北京天坛医院韩如泉教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李龙云教授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董铁立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肖昭扬教授